古代軋花機(圖)
w2 @; i; [# F1 A; f c0 P8 ~# k6 h0 C; w+ Y
一、古代軋花機的工作原理
& x) e5 X% z) M1 T軋花機是一種去除棉籽的機械,這種類型的工具在某些地區也仍有保留,在桌上固定一個書架,架上部橫安一木軸,一鐵軸。鐵軸在上,木軸在下。木軸右邊裝有曲柄。鐵軸左邊安裝具有飛輪作用的十字形木架。工作時右手轉動曲柄,與曲柄相聯的碾軸隨之轉動,左腳踏動踏桿,使碾軸與下軸作等速運動,方向相反。二軸相軋,左手將籽棉添入軸間,則棉花被帶出車前,棉籽落于車后。
4 x, A) D0 }1 E& D說到軋花機不得不提一下我國古代杰出的女紡織家黃道婆,黃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她出生貧苦,曾流落到海南島崖洲。在那里,她向黎族人民學到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后來在元朝元貞年間(公元1295~1296年)她回到故鄉,把棉紡織技術傳給了家鄉的婦女,并改革棉紡織機械和紡織技術,從而提高了紡織水平,進一步促進了棉花種植大面積的推廣和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 * p/ r9 H+ G9 n# B+ p/ N& {: J3 n
西方1793年才由伊萊•惠特尼發明類似的軋花機,他們的軋花機主要由兩個滾筒組成:一個滾筒上面布滿了鐵制的尖釘,抓住棉花,將其跟棉籽分開;第二個滾筒上布滿了短而硬的毛,將第一個滾筒上的棉花刷下來,使其不致堵塞。所以,毫無疑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棉紡織業都是遙遙領先于世界。
. y8 C$ V p# S2 @- m% t二、歷史記載 1 o+ ~6 G/ I& b3 {% N
王禎《農書》記載的“木棉攪車”是三人操作的手搖軋花機(圖1)。明代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人操作的軋花機車。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公元1562~1633年)所著的《農政全書》也提到攪車:“今之攪車,以一人當三人矣。其中句容式,一人可當四人;太倉式,兩人可當八人?!睍羞€繪出了這種軋花機的圖形,其主要運動時把左腳向下的踏動間接傳遞到一軸上,使它連續轉動,相當于曲柄連桿機構。 圖1 木棉攪車圖(王禎《農書》) # ~3 @# V8 k" O' t9 @+ o" p
如圖:《天工開物》還記載了另一種軋花機,稱“趕車”,用繩子將碾軸一端的曲柄與踏桿相連。這種趕車是一人右手轉動曲柄,右足踏動踏板,左手喂添棉花,使用方法和工作情形與攪車大致相同。
# Q7 \2 z, X, y5 ?
三、知識點 \曲柄連桿機構在棉紡織業中的應用使得中國的棉紡織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
. {7 h% p$ w8 Z! F" [% I2 E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