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C. P& T+ I& R唐朝詩人張籍在《涼州詞》一詩中,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 " }, T% z% ~1 ~) p! m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 Z6 g9 s' e2 U1 G2 l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 E4 x6 @! ^ C. ~& n; M“磧”,就是沙漠。一列長長的駱駝商隊,緩緩行進在遼闊的沙漠里;路旁的蘆筍抽枝吐芽,仿佛在給駝隊壯行色;那駝鈴叮當和著長雁的哀鳴,回響在商胡販客們的耳畔。 : p+ }& z# w, G4 c! @
這支駝隊滿載著白練,艱難跋涉在從涼州到安西的那段沙漠 “絲綢之路”上?!鞍拙殹本褪前捉?,是一種用生絲織成的平紋織物,質地挺爽,宜作書畫、裝瑛用。當然,詩中的“白練”,既是實指,也是統稱,是當時向外輸出的錦、羅、紗、續、綺、緞等絲織品的代表。
+ u: |3 C4 U; B- l7 R( E0 P事實上,從涼州到安西,只是萬里“絲路”上的一段路程。 ! z. M) L$ x& v# c2 V
當時“絲綢之路”從長安開始,經武威即涼州到敦煌,然后分成南北兩路。南路經古樓蘭、于聞、莎車,越蔥嶺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內)、安息(今伊朗),再往西到條支(今伊拉克或阿拉伯)、大秦(羅馬帝國)。北路則經高昌、龜茲、疏勒,越蔥嶺,到大宛、康居(撒馬爾罕),再往西南經安息到大秦。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即源于此。 . x+ `8 [: s0 v& v, G
“應馱白練到安西”,“安西”是唐代設在絲綢之路上的六都護府之一,統轄境內龜茲、焉著、于聞、疏勒等地。然而,“白練”作為友好使者,還要沿絲綢之路作萬里行,向外輸出中華文明。 & U \. ]& s+ d4 U
講中國紡織文化,不能不講始自中國西北、通往世界各地的絲綢之路。西方認識中國,是從知道中國的絲織品開始的,而絲織品就是通過幾條神秘的絲綢之路,渡流沙,越峻嶺,曲折輾轉運到西方去的。 絲綢之路,雖以“絲綢”命名,而輸出的并不只是中國的紡織技術和紡織品,還有中國的四大發明以及玉器、漆器和瓷器,而輸人的殊方異域的技術和器物亦不勝枚舉。所以說,絲綢之路是古代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之路,是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示其偉大創造力和燦爛文明之路。(中國紡織文化概論): {& } ~( C& K
' p& d- |3 a2 d" j
& K* D& `' ^- S7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