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即絳帶,是一種用絲線織造或編織而成的窄幅織物(帶子),呈狹帶狀的服飾品,在中國古代服飾中應用較為廣泛,常用作衣帶、褲帶、鞋帶、帽帶和其它器物帶,還會在衣領、衣襟、下擺、袖緣等處與衣袍相配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絳不僅具有裝飾功能,更隨著服裝和禮制的發展,絳帶所呈現的精美程度,一方面展現了古代織造技藝的臻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統治階級貴族服飾上所維護的等級制度及尊卑標志,體現著穿戴者的權利和地位。% @) T) \9 H, y1 s9 f T
據古文獻記載,絳,還有被稱作:諸、組等,《說文》:“組,綬屬,其小者以為冠纓?!薄抖Y記·少儀》:“甲不組騰”,注:“組騰,以組飾之及紟帶也?!边@兩句說明了組的用途,《詩大叔于田》:“執如組”,則說明了組的形狀?!稇饑摺に尾摺分杏小笆M三百緄”,注:“組,斜文紛綬之屬?!闭f組是織有花紋的帶子。等等,所以也有學者把絳帶稱為“組帶”,但不論是怎樣的名稱,其基本的形狀都是織幅在6厘米左右的狹長裝飾帶。如果一定要有所區別的話,組是偏于用編織方法形成的帶子,由兩組呈45º角絲線互成90º角作斜向編織,基本結構有平紋、斜紋,邊緣則是將絲線向內回折90º角后再繼續編織。而絳是偏于經緯線作縱橫交織形成的帶子,且以提花結構居多,有經向提花和緯向提花,還有用挑經回緯的方式顯花的獨特結構。' J8 K0 e+ w; h& `
就目前發掘出土的絳帶實物了解到,這類織物主要出現在周代、春秋戰國和漢唐時期,大都用作腰帶、衣帶、衣緣邊飾等。從絳帶的工藝結構形式來看,基本有織造類、編織類和刺繡類。" D: W3 O. r" C! a( c'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