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bject id="s076m"><strong id="s076m"></strong></object>
      <track id="s076m"><ruby id="s076m"></ruby></track>

      <pre id="s076m"></pre>
      <table id="s076m"></table>
    2.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服裝] 《漁歌子》中蓑衣:唐詩宋詞里的遺韻

      [復制鏈接]
      樓主
      發表于 2014-6-7 10:23:1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漁歌子》中蓑衣:唐詩宋詞里的遺韻
      周吉敏
      9 @# k" ?: X# L$ R( R9 F, A; z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边@首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吟唱了千年,至今吟來依然讓人浮想聯翩,沉醉在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里。尤其是詞中的“蓑笠翁”,更成了江南水鄉的經典意象,也讓一襲粗樸的蓑衣成了千百年來最具詩情畫意的藝術品??上?,如今千年詩詞依然鮮活,蓑衣卻蹤跡難覓,遺落在唐詩宋詞的詩情畫意里。
      * S6 H2 a% S3 W' q  v  蓑衣是中國傳統風物,是歷史上農人和漁夫的理想雨具。在農家或漁家,天晴落雨都得出去勞作,天晴戴斗笠,下雨穿蓑衣。在淅淅瀝瀝的江南煙雨中,著蓑衣戴斗笠的農人牽牛阡陌,或荷鋤耕耘農田,而漁民,則垂釣江岸,或是行舟江上捕撈。蓑衣就像粗樸的鄉間老屋一樣,看似破敗,不堪風雨飄搖,卻歷久彌堅,依然經風歷雨而不朽。中國的老百姓一穿就是千年。( f8 V* t% y- t2 u" a& g7 Q8 q/ N  i
        印象中,舊時的鄉村農家,每戶人家的墻壁上都掛著一、二“領”蓑衣。雨天取下,農人穿上蓑衣到田野耕作,任風雨瀟瀟,勞作依舊。山野歸來時,蓑衣濕漉漉的,下擺水聲滴答。脫下蓑衣,里面的衣服卻是干燥的。農人把蓑衣晾在屋檐下的木鉤上,任它搖晃在雨天的時光里。# O* o" B3 m. L+ p6 u1 E
        蓑衣蹤跡難覓
      2 s# E  @. [5 V% m) P+ u9 l  蓑衣的發明,純粹是山野之人智慧的結晶。粗樸原始的鄉村,粗樸的農家人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造化,就地取材,物盡其用,創造自己的生活。蓑衣就取材于一種叫“棕櫚”的植物的葉鞘。農家人平日里會從棕櫚樹上揭下片片葉鞘,曬干收好,慢慢積累,以便自家編制蓑衣之用。9 S" _, w' H6 G; _
        蓑衣雖然笨重、硬朗、粗糙,不可折疊、制作也麻煩,但它經久耐穿,遮雨性能好,沾上泥巴也很易沖洗。棕絲又不易腐爛,一件蓑衣至少可穿二三十年。加上蓑衣透氣性好,夏日穿著不悶熱,冬天更能擋風雨??上缃?,自從塑料雨衣的出現后,那件穿了千年的蓑衣,自從被掛到墻上,就再也無人把它取下,而是任其腐朽,直至化為泥土。那些房前屋后的棕櫚樹不是被砍伐了,就是荒涼在雜草叢生的鄉間,無人理會。隨著蓑衣退出“江湖”,鄉野河灣“蓑笠翁”的身影也消失無蹤影了,那些串蓑衣的老司有些老去了,有些改行了,蓑衣不再有情衷。蓑衣在民間已很難覓蹤跡,在歷史博物館倒可看到有件蓑衣掛在展示廳的一角,寂寞的很。
      + a! R: h% `% V  L& h 串蓑衣是細致活# m* P" G; m# s
        蓑衣的制作歸屬于棕編,所用的材料就是棕櫚樹的葉鞘。串蓑衣的工具很簡單粗樸,一根又長又粗的鐵針,是用來引棕線的;三十多枚長短不一的竹針是用來固定的;一個油絲包,是用來潤滑鐵針和竹針的;一個頂針,是用來推針用的。蓑衣很是粗糙,沒有頂針,憑手力是要它不得的;還有一個棕鏟,是用來梳理棕絲的,這幾件工具就是蓑衣匠全部的“吃飯?!绷?。工具簡單原始,憑得就是匠人的技藝和那份耐心。
      9 G) T5 ?% l- {: {& Z+ ^  串蓑衣的工序非常復雜,有幾十道工序,即使做工嫻熟的師傅,也要二天半的才能完成一件蓑衣。串蓑衣首先是梳理棕絲。把曬干的葉鞘卷成筒狀,放在地上,雙腳來回搓,去除葉鞘中的雜質,讓棕絲更易分離。然后放在鐵制的“棕鏟”上,把棕絲里的雜亂的棕絲和葉屑清理掉,這道工序稱為“鏟棕”。再抽掉葉鞘邊緣上的長又粗的棕絲,這些棕絲可以留著做板刷的材料。留下那些稍微細長的棕絲就可以是捻棕線的材料了。捻棕線這道工序很是生動有趣。蓑衣匠把一把棕絲夾在腋下,然后抽出幾根棕絲,手指沾點口水,用拇指和食指把棕絲捻成一根線,前后銜接,捻成一根一米多長的棕線。棕線是串蓑衣必須的,就如縫制衣服,沒有線就連不成一件衣服。舊時串蓑衣生意忙碌,串蓑衣的老司會雇人捻棕線,捻十三根一米多長的棕線可以賺到一分錢。茶山的李香菊年少時就替木進珠老司捻過棕線。6 o& B# `: _8 K2 R
        一件蓑衣如一件衣服,有前襟、后排、領口、肩部等部分組成。也要根據人的身材來量體裁衣的。都是一片片葉鞘用棕線縫制而成。串蓑衣的最難一道工序就在編制“坎肩”?!翱布纭笔菆A形的,像一個鍋蓋,中間留下一個圓口,做為領口。串蓑衣老司的技術就看這里,要做到針腳細密,弧線流暢,造型優美??布缡钦趽跤晁闹匾课?,比人的雙肩寬大一倍說,整個周長有一米長,直徑有半米長,雙肩位置分別支撐一條竹棍,以撐起整個坎肩,讓坎肩張開。穿上蓑衣,前后的坎肩就像一面打開的180度的扇面。這讓蓑衣顯得很寬大,更利于擋雨,只不過穿行在樹林、竹林,或者進出門口的時候都不方便,都要側身才能進出。( `+ i2 H, U  k7 @9 M
        時代的進步,塑料雨衣的出現,注定了蓑衣沒落的命運,注定了蓑衣匠手藝無人傳承的命運。
        H, S0 Y: a& B& }+ g  蓑衣離我們遠去了,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何處尋“柳下垂釣趣,煙雨透蓑衣”和“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需歸”意境,只能到唐宋的詩人詞家的詩篇詞賦中里去尋覓,去懷念了!; W9 T+ `* B3 _2 ?& j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
       樓主| 發表于 2014-6-7 10:44:07 | 只看該作者
      發現一篇蓑衣美文,把它分享朋友。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3 #
       樓主| 發表于 2014-6-7 10:44:42 | 只看該作者
      蓑衣
      果果
      / e, I5 C3 w- R- @3 b3 t' F  d
       柳宗元的詩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張志和的詞說“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兩者所描繪的田園風景都是一幅有關蓑衣的水墨畫。拋開不同時代作者的不同寓意,它們展示在我面前的就是一派天人合一的原生態境界。春夏之際的梅雨時節,雨水淋綿瀝瀝,像耳邊細細的說話,那樣的熨貼,那樣溫婉,打在芭蕉葉上,飄在棕樹上,沖洗著田野里的水牛。這種“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早春季節,蓑衣和笠帽是山村不可缺的最適用的生活用品。
      0 r/ m9 q' m8 r 蓑衣自古以來就是農民雨天勞作時最簡樸的雨具,再大的風雨穿起來在田間勞動感到自然、輕爽、舒服,因此這場景對我來說,是那樣的熟悉。一年之中,春夏之交的載播時節,山村的田間地頭,一頂笠帽,一件蓑衣,都是雨季必備的東西。下雨天時披上蓑衣在在曠野里勞作,蓑衣裹得全身嚴嚴實實的,雨水淋不濕衣服,而又保暖御寒,真是舒服極了。一旦天晴或身子乏了,隨手鋪在地上,或坐或躺,歇息一番,勝過海綿沙發鋼絲床,那是一種干爽的滋味,也是很愜意的感覺,也不失為山村田野一道幽閑自得的風景。
      * Q+ p  D8 W9 Y, f3 w& _' c 蓑衣是農民用棕樹的棕皮編織起來的,其實就是一件雨披。盡管它的存在顯得那么原始,長長的棕皮,柔軟又粗糙,卻是人們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物件。那時的鄉下,每個農家的院子里,總能在某一面向陽的墻上看到一件或幾件蓑衣掛在那里。蓑衣散發出的氣息,跟新生的青草味道不一樣,它里面有人的氣息,有煙熏火燎的日子味。遇著下雨天,山里人便頭戴笠帽,身著蓑衣,在田間勞作,一屈一伸間,黑色的蓑衣跟著抖動。似乎遠遠地看見,青石縫里,荊棘叢中那棵棵被剝去皮的棕樹,遙望田間身著蓑衣的身影,有著一份濃濃的牽掛,以及無法言語的情愫。
      " G$ v/ g* ~3 W8 }$ N3 L; c 棕樹是南方常見的一種喬木,習慣居住于青石崖壁的粗獷,荒山野草里的清幽。它長得很快,樹干木質疏松,毫無用處,好在它的棕皮和棕葉卻能派上大用場,看來造物主總算是公平的。有老人念叨著說:“前不栽棕,后不栽柳?!币膊恢朗窃从谠鯓拥囊环N習俗,大概是有關風水吧。棕樹上端由棕皮一層層地包裹著,村人們一般二年收割一次棕皮。往往被剝到最后,只剩下孤零零的樹心,剝下來的棕皮像是一張張疊放錯亂有致的魚網,因為它的韌性極高,除了用來擰牽牲口的棕繩外,人們習慣把它們層層鋪勻后,用竹簽做的長針,縫就一件件及膝的平和安詳的蓑衣。$ q* R: n( V) A. H' N
       蓑衣屬于山村廣袤的村野,屬于勤勞的山里人。農閉之時,鄉親們在院子里或屋檐下,取出晾于門前的柴堆之一或過道的房梁上的棕衣,一針一線地編織起衰衣,似乎要把人間的冷暖統統編進蓑衣的經緯里。本家的二伯曾逗我說過“蓑衣是屋上的瓦,是天上的云,是小鳥身上的羽毛”。這種比喻生動形象,而又具有哲理和詩意,讓我回味了好些日子。似乎一件蓑衣就是山民們遮風擋雨的護身符,一件蓑衣是山民向春天進軍的一面大旗。幾場大風過后便是一場大雨,雷響過電閃過天空出現一道彩虹,而且十分亮眼,照見農家的蓑衣是厚重的,是一身水一身泥,背負著全家的口糧,背負著生存的重任,也背負著子孫的繁衍和樸素的希望。
      7 Y+ C7 x' d& v" H/ S6 ?. _; p 細雨蒙蒙的春日,每逢下雨天出門,是笠帽和蓑衣親密相處的日子。村人們高挽著褲腿、打了赤腳,就是一個標準的種田人形象,構成了韻味十足的山村表情和山村符號。父親就常常戴著笠帽,披著蓑衣,肩上扛著木犁,手上牽著老牛,在泥水里穿行,赤腳踏響了春天的琴弦。無論風里來,雨里去,雪里走,他總是頭帶斗笠,身披蓑衣,日日為生計而奔波忙碌。老牛拉著犁鏵掀起了一層層波浪,嘩嘩的水聲讓春天開始激動,讓期盼的種子開始萌動……好像出現了一片片蔥綠,一片片沉甸甸的金黃,這就是父輩們打著赤腳走向季節深處的腳印和他們輩輩相守不舍的哲學。
      6 Z" U9 t' i- @2 p! B3 s 披著蓑衣放牛,我覺得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一頭老水牛正蹁著方步走過,搖搖頭上的雨水,甩甩淋雨的尾巴,悠閑自得地啃著路邊的青草,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里注滿了渾濁的春水。我們身上斜披著刺猬似的蓑衣,如同一只張開雙翼的棕色大鳥,找個背風的坎兒團團的蹲下,聽雨點兒在斗笠上嘭嘭響著,然后順著蓑衣流下來,而身上滴水不沾。而不遠不近的背景上是柳葉青青,綠水盈盈,田野里是冒雨勞作的人群,幾只牛八哥站在牛背上發出低低的鳴叫,麻雀們吃力地拍打著濕漉漉的翅膀在林間草叢中穿行,恰似鄭板橋老先生當年描繪的一幅春耕牧牛圖。1 `& m  ]' D" [% L( l6 Z
       一個年代的走遠,總會有一些人和事以及一些物件與之陪伴著走過,就像這蓑衣,現在它就和那個極其貧窮的山村年代一起,成為了過去,成為了歷史,只是孤獨地懸掛在墻上,堆滿了灰塵。然而好多個不眠的夜晚,回家看望耋耄老母,我總能聽到父親面對著多年前這身隨他一起在農事中飄搖的蓑衣,在旱煙彌漫的煙圈里由衷的發出感嘆,仿佛還沉浸在那一聲一聲的吆喝里。而蓑衣留下來的只是一縷縷殘痕和一聲聲古老的絕唱,把一個時代包裹著的陣陣暖意和片片歡快傳向了山外的遠方。
      8 ?6 A; {0 M2 P8 ~5 G5 N* c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4 #
      發表于 2014-6-7 11:55:08 | 只看該作者
      蓑衣是樹皮裝的進步與延展,和草裙一樣更為柔和,且加入了更多的編織技術。先民對植物纖維的不斷發現,僅蓑衣就有樹皮纖維和草葉等多種編織。隨著制作技術的不斷提升,人類的衣生活便日漸多樣,感受也就更為豐富了。服飾的意義世界便多層面地拓展開去。
      回復

      使用道具 評分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手機版|充值|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 )

      GMT+8, 2024-12-5 18:3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超碰|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1. <object id="s076m"><strong id="s076m"></strong></object>
        <track id="s076m"><ruby id="s076m"></ruby></track>

        <pre id="s076m"></pre>
        <table id="s076m"></table>